top of page

淺談如何提升個人深度思考方式(一)

  • Max Poon
  • 2023年5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未來一連兩篇文章,想同大家淺談一下如何提升個人的深度思維方式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當你見到有人成功時,你會點諗?每個人反應不一,但如今香港,可能你絕大多數都會聽到較為負面的評價,例如:「因為佢係富二代姐!」又或者「因為佢好彩!」


當然無可否認,運氣、出身好多時候都起了決定性作用,身處的年代更確定了你是否正位於資產增值週期,用一個60年代出生的人去評價一個「00後」,根本並非處於同一個維度,亦不公平。


然而同一時間,除卻以上因素,無論身處任何年代、你是任何出身,都可以看到思維方式更有深度、做人處事更加成功的人,這種人可能並無強大背景或資源,但交流起來往往覺得獲益良多,他們舉一反三,見微知著,對於事情有自己獨有的見解,在工作上亦較為如意職場生涯走得更遠更高;


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人與人之間有如此巨大的差異?思維的鴻溝究竟是如何構成?


記得曾國藩當年對其弟子說過:「凡辦大事,以識為主,以才為輔。」在資訊匱乏的年代,見識極其重要,人與人的差別往往由見識釐定;然而到了今天互聯網時代,資訊氾濫,我地更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分辨、去過濾、去總結、去活用信息,而人與人的差別就在於「中央處理器」(思維方式)的強弱。


所以無可否認,我地必須承認訓練自己思考的重要性。

未來兩篇文章,我想同各位淺談一下如何提升自己思維深度的方法,益處如下:


1、令自己思考更加整體而脫離碎片化


2、減少人云亦云不會非黑即白


3、看到事情發生背後的邏輯


4、更了解人性



人類學習以及思考的原理

人的思考是非常有趣的事情,大腦會吸收你餵的養料,你餵垃圾、餵飼無需要用腦的資訊,大腦就會變得日漸懶惰、鬆懈,因為現階段足以應付日常所需;然而如果你餵飼高度複雜、有營養的資料或者智慧,大腦就會嘗試改變自己,從而適應信息的難度,猶如訓練跑步,已經強化到跑到10公里的運動員根本不會覺得跑1公里有何難度。


終其一生,大腦就是盡量將思考變成「唔需要用腦」的自動化加工程序。


舉個簡單例子,當人類學習一個新事物時,運作的地方叫做「大腦皮層」,運作時「大腦皮層」會發光;例如一個小朋友學綁鞋帶時,大腦皮層會運作去學習綁鞋帶呢個動作。


然而,當這位小朋友已經將綁鞋帶絕技練成之後,以後根本無需要用腦,隨時可以完成動作,從此以後綁鞋帶時大腦皮層就唔會再發光,反而大腦皮層下邊覆蓋的「基底神經節」就會發光。「基底神經節」係咩?簡單三個字:潛意識。亦即係你根本不需要調動大腦皮層的意識就能完成,大腦已經將綁鞋帶此動作變成為習慣。

因此,人一生就係不斷學習事物,不斷將信息從「大腦皮層」調動至「基底神經節」;大腦基本上係無上限,只要你給予佢足夠大的挑戰,大腦可以通過重新構建以及強化,不斷運用大腦皮層學習,從而將大腦的思考模式、知識水平蛻變得更加強大,此過程,我地就稱之為「成長」。


所以小結一下,雖然人同人之間巨大差異的結論是「思維方式」,但其實起點都係一樣,就係意識。人難以改變的原因是因為以前並無意識到改變的重要性,沒有意識則代表大腦皮層根本無運作,永遠都係基底神經節運作,永遠用自己固有的習慣去處理事情,稍有深度的人就最起碼懂得事後反思、評價,但發生事情時往往思維方式都是用固有習慣處理信息,大腦皮層怠惰,罷工不運作,用基底神經節處理事情則永遠唔會成長。


先有意識,明白到自己需要成長,這是第一步。有了第一步我地下一次再淺談改變的方法論。

Comments


Drop Me a Line,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© 2035 by Train of Thoughts.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

bottom of page